欢迎阁下访问金火炬校园文化建设公司官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中小学专题网站|加入收藏|联系我们|在线咨询
企业微信平台
成功案例
免费400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 简体中文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什么是校园文化建设

时间:2013-06-06来源: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一个学校的个性魅力,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包含四个方面:

一、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也就是一个学校的显性文化,是现实目的的突进和载体。是必要的物质条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支撑,包含一个学校的整体布局,校园绿化、校园美化等。是显性的,硬件的。就是能让校园的各个区域都会说话。给人一种幽雅、宁静的感觉。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

二、活动文化建设

是推进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培养师生能力的载体,包含学校的各种活动,如文体活动、教学活动、健康教育活动、主题班会、综合实践活动等。

三、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是文化活动的核心内容,包含办学理念,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是学校的灵魂。是师生共同奋斗的最高目标。共同的价值观念,是本质、个性的集中反映。是学校的精神风貌,体现在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和人际关系的建设、校园环境建设上。

四、制度文化建设

包含学校所有的、传统的、现代意识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建设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须注重实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须与社会大环境相吻合。不能违背现行的各项法律法规。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是个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须用“心”去做。
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学校的师生,更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因此,学校将不仅仅要求每一门课程而是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特别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活动中,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课改工作能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进行,这将无疑是推动课程改革科学有序健康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的文化。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 的影响,对我们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创设一个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应该成为课程改革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它将直接影响 到课程改革是否能向纵深发展的关键。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做为农村小学的我校在重建学校新文化上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创建生命化的校园环境氛围

1、校园文化环境的重建

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历史上“孟母三迁”的典故,正说明了在一种文化环境熏陶下对人才成长的作用。长期处在某一校 园文化环境中的师生,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如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仅反映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 映了学校的校风,很难设想一个环境肮脏,秩序混乱的地方,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在重建学校文化的今天,做为一个管理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 新的校园环境文化,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这就需要讲求环境建设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规范性,精心创设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种场所,烘托一种浓厚的育 人氛围。为此,我校在校门口左右两边建造两个花坛,配合极具个性化的学校大门,给人第一印象是良好,感觉到学校的文化气息浓厚,校园优美。学校两个宣传栏 书写了课改的语丝,向社会、家长宣传课改。教学楼从左到右设置有祖国版图、世界地图、学校规范图,意在让学生天天看到“三幅图”,使学生放眼世界,胸怀祖 国,心中装有自己的学校,再依次是教风、班风、学风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小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教室的黑板上方正中是国旗,国旗两旁写着“热爱 祖国,勤奋好学”八个大字,寓示着中华儿女应胸怀祖国,长大为祖国作贡献。教师办公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一一上墙,旁边配有梅兰竹菊四幅图 画,不仅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职责,并要求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具有梅兰竹菊的品格,把校规、校训放在最显著的地方,黑板报内容定期更换,装贴名人画像 及名言,建设校园文化长廊等,使师生无时无刻都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同时,学校上下操场栽种芒果树,开 辟了一条绿化带,创设了两个园型的花坛,栽种塔柏树,真正做到了阳春葱笼滴翠,盛夏鲜花似锦、凉秋红枫似火,寒冬松柏长青。置身其中,给人以秀丽清雅、生 机勃勃、意起盎然、四季皆春之感。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和美的享受,发挥了育人的 作用。

2、师生精神文化的营造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学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氛围,无疑会对师生心灵熏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为此,作为 学校管理者,要善于运用学校的种种设施,活用教学资源,以增多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大自然机会,让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 卷,下笔如有神”,“知识就是力量”。这些前瞻性名言、古训,均为我们揭示出读书文化的重要性。为此,我校开展的作文、数学、美术、音乐、书法、舞蹈、乒 乓球、象棋等兴趣小组活动,开放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比赛,学生创作手抄报,开展美术、书法、作文课外活动等。把学 生的作品定期展示在学校开辟的二个栏目:《才艺大比拼》,《放飞想象》,《遨游苍穹》,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同时,利用 每周一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品德思想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等,起到良好的效果。学生讲文明、懂 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勤奋好学、不断进取。一股正气尉然成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教师中成立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开辟问题中心,充 分利用一切闲暇时间,进行研讨。通过这些群众性组织的构建,既能做到把师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健康活动上来,又可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 再者,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少先队活动是主要育人载体,这种育人活动可以通过学生的兴趣点扩散和渗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之中,促使学 生将知识转化能力,较易为学生接受。鉴于此,学校与集新的果林场进行定期挂钩,充分利用这个实践基地,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果树栽培种植的技术, 懂得管理果树,同时也受到劳动思想教育,不仅丰富了校园课余生活,而且对于稳定同学情绪,陶治情操,培养健康心理,开阔眼界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形成祥 和宽松的校园氛围,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创设和谐的校园心理氛围

和谐的心理氛围是指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融通。师生间的心理融通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校要求每位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被理解、被关注、 被接纳、被支持的宽松环境,让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中感受到老师的爱,用爱心浇灌花朵。近几年来,我校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学习师德师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 约束自己,以名人为表率,开展“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依法执教”等系列活动,并开展了如何处理偶发事件,如何实施减负的大讨论,创造性地总结出本校的 工作方法。特别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的教师应有了正确的育人观,学会了欣赏学生,懂得尊重学生,能够善待学困生,甚至要偏爱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我们的教 师是采用“倾斜政策”的办法,即:“增加一点感情投资,优先一点学习指导,多给一点锻炼机会,放宽一点表扬奖励。”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关注和期望,增强了学 习的信心,鼓起了上进的勇气,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与压力,让他们同样享受到做为人的尊严与待遇,这也正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

三、形成规范的校园生活氛围

规范的生活氛围指学生生活的规范化,包括文明得体的行为举止,合理的作息制度、良好的生活秩序。规范的生活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法律修养;有助 于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指导,制约行为的正确思想的形成;有益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规范的生活氛围来源 于严格而科学的管理。我们制定了《集新小学生一日常规》、《集新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优秀中队评比细则》、《班主任考核细则》、《五有五无评比细则》、 《文明班级评比细则》等规章。有了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否则,规章就只是一纸空文,对学生缺乏规范作用。我们利用少先队值日员检查落实。每周一公布,还开 展规范教室、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我们每学期规定开学初的第一个月为日常行为规范强化月。通过看、练、比的方法,使他们在短时间内 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

21世纪的学校是开放的学校,它将不再是闭关自守的,而是存在于社会大文化背景下,它与社会上的各种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利用各种德育阵地,加强与社区 的交流与互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例如请老协、关工委来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开 座谈会、讲座、心理辅导课,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共建活动。让学生深入社区、农村、工厂,进行实习、考察,调查研究。做好家校联系,办好家长学校,及时向家 长宣传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能与家长紧密联系,接受群众的监督,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好下一代的良策。许多家长能够为了改善学校办学环境,支持学校课改工作出 力。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校园文化的建设,既包括软件的、精神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含有硬件的、环境建设的因素。在深化课程改革的活动中,我们要力求突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校园是一块 净土,在这里只有书声,只有快乐。为此,我们要营造一种充满生命气息的文化,使学校成为师生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使教师在充满人情味校园文化中,怀 着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学生能够拓宽发展空间,胸怀远大理想,让师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用自己的生命之光与被点燃的火 种交相辉映,从而使校园成为师生不断学习、交流和提高的场所。使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知识殿堂的神圣,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

   有人说,细节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对班主任来说,细节决定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下面列举的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细节,处理好这些细节,有助于降低班级管理的难度,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1.不要用敲打讲桌的方式平息教室内的喧闹声或提起学生的反感。
2.不要因一点小事就生气地离开教室。你的离开会令个别学生幸灾乐祸,却使大部分学生感到冤屈。你的责任是教育学生,是规范学生行为,而不是丢下学生不管。
 3.不要用大声吼叫的方式批评学生。吼叫不仅不能增强批评的力度和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感到你的无奈、无能。让学生服气的不是大嗓门,而是大胸怀、大气度,是透彻感人的说理和亲切平和的人文关怀。
4.不要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甚至羞辱学生。这样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会让学生在同学中被孤立,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5.不要在学生犯错误时动不动就通知家长。一旦将学生所犯的错误告知家长,学生的心理底线往往就被冲破了。一般来说,通知家长的频率越高,教育的效果越差。
6.不要在批评学生时翻旧账。成长中的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如果你的“账本”上老是记着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并且时不时地翻出来,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7.不要用过激的言辞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过分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会让学生把握不准自己行为的尺度和标准,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矫正意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批评才最有说服力。
8.不要在饮酒后批评学生。酒精的作用会让你情绪冲动,说过头话,做过头事。
9.不要从窗外或后门窥视学生。这会让学生产生隐私被揭穿、人格被侵犯的感觉,从而失去对你的信任,甚至对你产生厌恶心理。
10.不要在甲学生面前大谈乙学生的不是。因为甲学生极可能很快就把你的话传给乙学生,甚至在班里散布,这既会对乙学生造成伤害,又会使乙学生对你产生抵触甚至反感情绪。
11.不要用轻蔑的言辞或表情对待学生。老师是学生的精神依靠,老师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把标尺。轻蔑不仅会伤害学生的感情,而且会使学生产生被抛弃的感觉。
12.不要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不能单凭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因为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也多种多样,不恰当地分等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抑制学生的发展。
13.不要在批评学生时涉及学生的生理缺陷或家庭背景。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14.不要把不良情绪带到课堂。更不要因工作或生活上不顺心而把怨气迁怒到学生身上。学生不是你的出气筒,而是需要你关心、爱护的对象。
15.不要在学生面前指责甚至诋毁其他教师。你的不当言论不仅会损毁其他教师的形象,也会损毁你自身的形象,还会对学生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
16.不要在与学生谈话时目光游移、心不在焉。这样做会让学生产生“老师并不在意我”“老师不尊重我”的失落感、自卑感。
17.不要忽视学生的任何闪光点。学生有进步或有优秀表现时,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在学生心目中,来自老师的表扬是自我价值的最佳体现。
18.不要迁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小过错。因为品质的培养比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成绩好的学生本来就有一种优越感,老师的迁就不仅不利于培养其良好习惯,还容易助长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气。
以上这些细节仅仅是班主任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量的细节还需在具体工作中细心观察,耐心捕捉,认真对待。只要班主任心中有学生,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就一定能够把班级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