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渗透教育的主渠道应是课堂教学。学生的心理负担要比其他任何一门课程都重,而且教师的影响力强度大、持续时间久。因此,在语数学科教学中,建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具有典型性,而且具有普遍性。
1、静态同学少课堂活动,除了发言外,还要动笔、动手、阅读、观看、聆听等。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如果已经形成,就很少有离群索居的学生。该动笔时在写写划划,该动手时也会指指点点,或者认真阅读,或者用心观看,或者凝神聆听,等等。不会有大多数学生不知所措、无所事事的现象。虽然,课堂里安静得波澜不惊,但每个人的心里却是汹涌彭湃。
2、注意力集中快、转移也快听讲时,多数同学注视着教师的眼、脸、嘴或手,表明正被教师所牢牢吸引。一旦教师发出指令,要求指向另一项活动时,他们也会以较快的速度完成注意力的转移。
3、成会喜,败不馁 当解决了一道难题时,不仅仅是某一个同学感到激动,相关同学也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有的羞涩地微笑,有的情不自禁的呼喊,有的不约而同地鼓掌。即使回答错了,甚至引起大家的一片哄笑,也会继续思考,继续举手,屡败屡战,坚强不屈。
4、发言积极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距离或思维空间,但学生的发言依然很积极。从面上看,发言的学生多,除了少数的尖子生常举手外,广大的中等生也争相发言,甚至部分差生也三番五次地发言或要求发言。从质量上看,不仅有循规蹈矩的泛泛之谈,更有奇思妙想的连珠妙语。从形式看,没有举手就脱口而出的回答较多,而且语速偏快,以至于课堂上有点儿“乱”的感觉。但这种“乱”是可以随时调整的。
5、合作性强独立学习改变为小组协作等共同学习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一般在半分钟之内)找到伙伴,并且一次性分配好合作任务。平时不合群的同学也不会被忽视,有的也会主动寻找。合作学习时,并不以尖子生为中心,而往往有秩序地各抒己见。
![]() |
|
|
|
|
|
|
|
|
|
|